红日的主要人物是谁?(《红日》主要人物)

红日的主要人物是谁?

一,红日的主要人物是谁?

1、主人公:沈振新、丁元善

2、作者:吴强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县高沟镇人。其兄汪海清为著名画家。

3、简介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4、内容梗概

1946年深秋,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开始向华东解放区疯狂进攻,我人民解放军沈振新所部一个军奋起抗击,杀退了敌人。面对敌人第二次更加猛烈的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涟水终于失守。我军被迫撤退,北上山东,实行战略转移。涟水战役失败后,我军指战员思想一度处于愤怒和压抑的状态。军长沈振新的心情和战士们一样沉重,以致坐卧不安,懊恼异常。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渴望带领自己的部队有朝一日与七十四师再度交手,一决雌雄。

沈振新带领部队进入山东北部休整待命。大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以求进一步增强战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部队战斗情绪重又进入昂扬奋发的状态。这时,蒋介石也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发动了全国攻势,妄图以优势兵力,将我华东战场三十万大军逼至山东沂蒙山区,以求最后决战。在敌军南北夹击的形势下,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经过缜密布置,决心分批吃掉敌人,以求打开缺口,粉碎敌人合围的计划。我军战略反攻的目标首先确定在对以莱芜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上。沈振新奉命率部参战,战士们冒着严寒,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经过急行军,准时到达莱芜城北吐丝口附近地区,与友邻部队一起完成了对敌李仙洲部五万余人的包围。

莱芜战役打响了。我军在30里长的战线上发起进攻。沈振新部迅速攻占吐丝口外围阵地。但敌人凭借坚固的地堡攻势和精良的武器装置,仍在负隅顽抗,与我军不断纠缠,双方一度处于僵持状态。在这关键时刻,沈振新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示,把作为预备队的刘胜、陈坚的"老虎团"调往前沿,组成一支突击队,越过敌前沿,冲破火力网,插入吐丝口心腹地区。"老虎团"指战员奋不顾身地继续向前突进,很快冲破最后防线,攻占敌军师指挥所。敌师长何莽见大势已去,仓惶化装出逃,被我战士发现生擒活捉。吐丝口失守,迫使龟缩在莱芜城中的率部突围。但在进入我军伏击圈后,终于走投无路,司令官也被活捉。在不到三天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歼敌五万六千余人,从而瓦解了国民党军队对我军的进逼围攻。

为了在华东战场上挽回败局,飞抵济南,亲自督战,又命令他的王牌军74师,回苏北长驱直入山东境内,企图以它为核心摆成龟形阵势,在孟良崮一带与我华东野战军进行决站。我华东野站军决定对单兵冒进的七十四师进行包围,坚决消灭它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74师是手下的特等精锐部队,师长张灵甫号称"常胜将军"。此人凭借与蒋介石的亲密关系,加上装备精良,因此骄横异常。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眼下的危机。仍然以孟良崮一带为据守中心,试图通过"中间开花"的形式,让其他部队配合歼灭我华东主力部队。与此同时,我军沈振新部接到命令,从鲁南星夜兼程赶往沂蒙山区参加会战。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为报涟水失败之仇,欲与74师一比高下。

孟良崮战役开始后,在副军长梁波直接指挥下的刘胜、陈坚"老虎团"歼灭了74师一个辎重连,又抢占了垛庄与孟良崮之间的一个重要高地,堵住了敌人逃生的最后一个缺口。他们与友邻部队组成的一个坚强的包围圈对敌人形成了最严重的威胁。这时,被我军放回的敌营长孙小甫回部队劝降,74师的侧翼83师又失掉了万泉山阵地。这一切使张灵甫大为恼怒,于是调动大批飞机,对围攻的解放军阵地狂轰滥炸,以图报复。

包围74师的口袋进一步收缩,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军长沈振新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刘胜、陈坚的总部队首先攻上了山腰,敌军仍在顽抗。我军发扬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前仆后继,拼命向前。团长刘胜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更加激起了战士们的情绪,奋不顾身攻占了孟良崮最主要阵地玉皇顶。我军以一部坚守玉皇顶阵地,以有利地形对付前来增援的敌人,同时又派出一支精干的队伍,从绝壁悬崖上踏出一条路来,直捣敌人的指挥机关。战斗进入到最后阶段,孟良崮山头的敌人还在作垂死掐扎。"攻上去!"军长一声令下,绿色信号弹射向空中,我军像离统之箭冲向敌人的阵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山上大部分敌人被消灭,最后仅剩下张灵甫盘据的山洞。我军一支小分队在杨军带领下出奇制胜,机智勇敢地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与洞外及洞里的敌人展开了血肉的拼杀。张灵甫仍在负隅顽抗,战士们向洞中射出一排排愤怒的子弹。"张灵甫,出来!"山洞里除去枪声和战士们怒吼的回音之外,没有别的声音。当战士们冲进山洞时,发现狂妄骄横、不可一世的张灵甫已被乱枪打死。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终于全军覆没,我军夺取了孟良崮战役的最后胜利。孟良崮的主峰上扬起了我军胜利的旗帜。

二,《红日》的人物

《红日》主要人物

1、张灵甫

张灵甫是国民党王牌师整编七十四师的师长,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号称“天之骄子”,身为这样一个部队的首领,绝非等闲之辈,被称为“常胜将军”、“名将之花”。

他在攻占涟水城后显得不可一世,甚至在他已陷入了解放军的重围之中时,仍然气焰器张,叫嚣着要创造惊人奇迹,一举解决山东战场,这充分显示了他狂妄骄横、刚愎自用的性格。

作品也展示了他性格的多重性,如作为王牌师师长的指挥才能,精明强干,指挥若定,但身陷重围无人接应时又惊恐万分。

这个“常胜将军”的失败结局,揭露了一切反动派色厉内荏的本质,有力地衬托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沈振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高级指挥员、军长沈振新,是一位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作品中塑造了他沉着、冷静、果敢的意志品质,突出他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风采。

同时,作品还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对牺牲的战友的沉痛思念,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既严厉批评又热情帮助,对妻子满怀思念之情,……这些都真实地展示出这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3、梁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高级指挥员、副军长梁波,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事指挥员,他比较严肃,。

作者通过涟水战役失利后梁波的到来、羊角庄侦察、吐口丝战斗和他的情感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性格魅力:他既有军事指挥员的谋略,又有政治家的气度,既有理论水准,又能平易近人。

4、石东根

连长石东根,是战场上叱咤风云、雷霆万钧的英雄人物,但也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幼稚、浮躁,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莱芜大捷后,因为他的连队在此次战役中战果辉煌,在庆功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时酒醉纵马,着一身缴获而来的敌军军官装束,狂奔乱喊,受到军长的严厉批评。

但经过官兵们的帮助及战争的锤炼,石东根逐渐改掉了“火烧屁股”的毛躁性格。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在革命战争的磨炼之下,逐渐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红日人物介绍

主人公:沈振新、丁元善。

拓展资料:

简介: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作者简介: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县高沟镇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强投笔从戎。

1938年8月15日,他在皖南泾县云岭村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强在党的领导下,一面用手中的枪对敌英勇作战,同时用手中的笔反映部队和根据地的火热生活,写下了独幕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等十多部作品,创作了《叶家集》、《小马投军》等中短篇小说。

从事文学创作五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日》,于1957年出版,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四,红日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红日》,是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浙江长城影视公司出品的一部35集战争剧。由苏舟执导,赵锐勇,王彪历时两年、十易其稿编剧,尤勇、李幼斌、杜雨露、史兰芽、小宋佳、耿乐、蒋林静联袂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山东解放区与国民党74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杀,在山东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终于攻下了孟良崮,消灭了74师的故事。该剧主要人物是沈振新和张灵甫。

五,红日的人物关系图

国民党王牌军74军军长张灵甫。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红日的主要人物是谁?(《红日》主要人物)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